|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渐行渐远的陕北传统文化

渐行渐远的陕北传统文化

关键词:陕北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陕西榆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ylxfy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5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陕北传统文化,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我们最为熟悉最具陕北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悄悄地消失、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先是山丹丹,这个最具陕北意象的花种已到了绝迹的地步,至少难寻——现今在陕北的山地里要寻找一株山丹丹,已真的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记得儿时在家乡的大山上,山丹丹是随处可见的,地棱、地畔、陡坡、峭崖边,红艳艳的山丹丹就开在那背洼洼里。乱垦乱牧,大概是山丹丹濒临灭绝的元凶。真的,今天若有外地客人向我提出要看一下山丹丹,还真让人手足无措——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多么响亮的歌曲,一首歌,既唱红了山丹丹,也唱红了陕北。只是我不知道,山丹丹现时还开在陕北的哪些地方?

  还有羊群——那曾经构成西部田园牧歌风景的羊群也随着封山禁牧一声令下一笔勾销了——我无意于否定国家的法规政策,相反,我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赞成者——哦,真的,那些被圈在圈落里的羊子委实是没有多少动感,因之也缺少美感的,田园牧歌只有在原野里才能看到,就像羞红只有在少女的脸上才能看到一样。现时的一些杂志、一些电视剧里表达陕北浓郁风情的西部景致画面都是从过去的资料里翻新的……

  以上是一些纯意象的,具体到一些最具陕北文化、最能代表陕北特色的东西也像雪线一样正在消失……

  先说最最能代表陕北文化的民歌吧。早在1994年,我在发表于《陕西日报》的《陕北,民歌如水》文章里提出过,陕北民歌亟待繁荣丰富,陕北民歌的传唱与创作正在滑坡——作为与俄罗斯民歌、美国黑人民歌齐名的三大世界民歌之一的陕北民歌的滑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才是陕北民歌的悲哀、陕北民歌的危险所在。陕北民歌其实是陕北人最最珍贵、最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而在现时,陕北民歌的创作却委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虽然,我们也看到了陕北民歌走进大学校园、陕北民歌走进都市,以及十大陕北民歌手竞赛产生——然而,唯其创作才是民歌再生与鲜活的唯一源泉。引不起政府重视,没有充足专门的财力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业的创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陕北民歌发展的瓶颈。而越是原生态的越具有特色,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是在云南丽江观赏纳西族部落文化和在西双版纳观看民族风情舞时心里格腾一下,回想起我自己的陕北文化的,并由此想起了这个题目并竟自有些后怕起来——创作的萎缩必然引起本体的萎缩,一个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物体是迟早会枯朽的。

  再说剪纸吧。陕北剪纸的细腻与传神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剪纸都无法比拟的。而随着生活的好转以及观念的转变,陕北剪纸也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36格木窗换成了透明的玻璃,贴炕围子的土墙被白灰泥子取代,陕北剪纸由此没有了张贴的地方,也由此没有了生存的土壤;那些陕北剪纸的创作者、那些十来岁的农村女娃娃、那些农村婆姨,她们早已经没有了剪纸的思想,她们在想些什么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陕北剪纸就这样令人痛心地失宠了……

  那些为了生存走乡串户的陕北说书艺人们,也走在物质与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化的夹缝里。电视的普及,让这些说弹拉唱艺人的生存更加艰难——哦,打开中央三套,就可随意欣赏曲艺节目,谁还有功夫听陕北艺人的说书。唉,终有一天,这陕北说书也会停留在音像店的磁带里停留在陕北老年人的记忆里。

  陕北社火多好呀,但那勾灯、转九曲、二鬼摔跤,还有谁愿意在一个村落里组织,还有谁愿意扮演。

  陕北传统文化,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